您好,欢迎访问周口人合医院官网!

急救电话:0394-5439120
0394-5518520

周口人合医院

联系我们

周口人合医院
联系人:医院客服
电 话:0394-5400120
电 话:0394-5518520
地 址:周口商水县阳城大道北段

医疗知识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知识

【中医知识小讲堂】中医四诊—切诊之脉诊

发布时间:2024-05-06人气: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将血液排到脉道之中,并推动其运行,进而形成脉搏。心脏博动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搏的频率、节律都和心搏正常与否有着密切关系。《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有记载:“夫脉者,血之府也。”脉道为气血运行之通道。脉道通畅是气血流通的必要条件。脉还有约束、控制、推进血液沿着脉道运行的作用,为气血周流不息,正常循环的关键所在。所以,脉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脉象。


  气和血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属于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血液的盈亏会直接影响脉道之充盈、流利度,气为血液化生之物质基础和动力,血液在脉道内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心脏的强弱也要依赖气的调节,由此可见,它们对脉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气血充足,脉象缓和有力:气血不足,脉象细弱无力:气滞血瘀,脉象细涩不利。


  脉象的形成与心脏有关,还要依赖其他各个脏腑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指的是循行在全身的血液都汇集在肺,通过肺气之敷布,血液散布在全身各处。一旦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减退,就会表现出脉象细弱甚至结代。脾胃是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可以运化水谷,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气血旺盛,水谷精微吸收得好,表现在脉上叫脉有胃气。脉有胃气是平脉,胃气少是病脉,没有胃气是死脉。肝主疏泄,能调畅气血,通利经脉。肝的疏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导致气滞血瘀、脉象弦细;肝阳上亢,则脉先弦大或弦数;肝藏血不足,脉象细弱。肾藏经,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为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肾气充足,则脉搏重按不绝,脉象有根。可见,脉象的形成和脏腑整体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I.诊脉的部位


  诊手上的脉是常用方法,除此之外,诊脉的部位还有很多。


  三部九候诊法:三部九候诊法又叫遍诊法,主要特点是遍诊全身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诊脉部位分上为头、中为手、下为足三部,每个部位又分成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因此称之为三部九候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指的是诊两个部位的脉,一个是人迎部位,一个是寸口部位,两处相互参照,是一种综合分析的诊脉方法。此诊断方法简单,寸口主要候内脏情况,人迎反映的是体表情况。


  仲景三部诊法: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记载:“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跌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即寸口、人迎、跌阳这三处为诊脉部位。寸口、人迎所候情况在上面已经提到。诊跌阳脉,主要候知脾胃之气。


  寸口诊脉法:手腕部桡动脉即寸口,又叫做“气口”或“脉口”。寸口诊脉发通过诊寸口脉,根据脉动形象来推测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反应。中医认为,寸口为手太阳肺经之原穴,为脉之大会。脏腑之生理病理活动可以在寸口脉上反映出来。且寸口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肾经均为太阴经。脾胃为五脏六腑受纳运化之器官,为气血生化之源,和全身脏腑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寸口诊法能诊查脏腑气血阴阳之盛衰和整体情况。寸口脉可以分成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均有寸、关、尺三部,共为六部脉。左寸候心,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2.诊脉的方法


  时间:以清晨未起床、未进食时为最佳,因为脉象是非常灵敏的生理信息,它的变化和气血之运行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会受到环境、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清晨未起床、未进食的时候,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机体的基础情况,所以也易辨识异常脉象。不过实际工作中,并非每个患者都可以做上述准备,总结而言,诊脉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医生的心情平静,患者的血脉平静。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一会儿,让气血平静袭来,诊室也需保持安静,防止外界环境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而误诊。医生需调匀呼吸,在呼吸之际计算被测者的脉搏跳动次数,每次诊脉的时间应在1分钟以上,2~3分钟最佳。


  体位:诊脉的时候,患者采取坐位或正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手腕自然舒展,手掌向上,手指自然微微弯曲。于腕关节处垫上质地松软的脉枕,让寸口部平直显露出来,如此即可让气血通畅,进而反映出真正的脉象。被诊脉者一定要摘掉手镯、手表等饰品,防止阻碍血液流通,影响布指。


  指法定位:医生和患者侧向坐,左手按诊患者的右手,右手按诊患者的左手,按脉的时候,医生要先用中指在患者的腕后高骨内侧定关部,之后用食指在关前定寸部,无名指在关后定尺部。小儿寸口部位非常短,一般多用“一指定关法”诊脉,即用拇指或食指统按寸关,尺三部脉。


  布指:按脉的时候,医生的三指呈弓状,以手指指腹按触脉体。布指的疏密可以根据患者身材的高矮进行适当调整,身高臂长,布指宜疏,身矮臂短,布指宜密。


  指力:医生用手指轻轻触及皮肤为举,又叫浮取: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来观察脉象为按,又叫沉取;介于轻重之间的指力,或举或按,或前后左右挪动切脉,以仔细体察脉象为寻,又叫中取。三指平布后以同样指力切三部脉,叫做总按;为了重点体会某部的脉象,仅一指用力,即为单按。临床上经常将总按和单按搭配应用。通常先进行总按,之后单按,可以清楚了解脉象的总体情况和各个部位的变化。


  3.切脉的注意事项


  切脉的时候要集中精神,细心冷静,以免主观异测粗枝大叶。还要注意患者的性别、年龄、内外环境的改变对脉象的影响,比如,妇女的脉比男子的脉细弱,而且经期时常见左手关、尺脉变洪:小儿脉数,老人脉常较硬: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酒后脉多数:饭后脉较有力:运动过后脉多洪数:运动员脉多迟缓等。此外,有的人由于桡动脉解剖部位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在拇指腕侧处,叫做反关脉。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注意是否存在反关脉。


  4.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又叫平脉或常脉,为健康无病之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搏动情况。正常脉象为一息4~5次(相当于70~80次/分钟),脉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不快不慢,节律一致。说明机体脏腑功能健旺、阴阳平衡、气血充盈、精神安和,为健康征象。古人讲正常脉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有胃,即脉有胃气,脉搏徐而和缓,此即为有胃气的表现。即使是病脉,不管是浮沉还是迟数,只要有冲和之象,就是有胃气。《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可见胃气的盛衰有无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而言至关重要。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有云:“初急后缓者,胃气之来也,初缓后急者,胃气之去也。”又说:“大都脉来时,宜无太过,无不及,自有一种从容和缓之态,便是有胃气之脉。”概括起来就是,有胃气的脉象应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


  有神:有神的特征为:一是脉柔和有力。《景岳全书·脉神章》记载:“东垣曰:不病之脉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也,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脉中有力即有神矣,当去其寒,若数极迟败中不复有力为无神也。”有力而柔和,是刚柔相济,阴平阳秘的体现,是正常脉象的主要特征之一。二是脉律一致。脉律整齐与否反映着脏腑之气,尤其是心气之盛衰。脏腑之气旺盛,则可顺利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动有序。如果脏腑之气不足,无法推动血行,就会出现脉律不齐。《辨证录》中有记载:“无论浮沉迟数涩滑大小各脉,按指之下,若有条理,先后秩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也。倘按之而散乱者,或有或无者,或时而续时而断者,或欲续而不能,或欲接而不得…皆是无神,皆为可畏。”


  有根:主要表现为尺部沉取有力。尺部候肾,肾藏元气,是先天之本,脏腑之根。尺部沉取有力,说明仍存肾气,尚有生机。这里的“沉”字就是指尺部脉位较深,中取不一定明显,沉取有力即可。这是尺脉和寸脉、关脉在脉位上的生理性区别。


  5.常见病的脉诊


  人在生病的时候,脉象会发生变化,被称之为病脉。所谓主病,即病脉揭示的证候。常见病脉和主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浮脉:轻按即得,重按反减。浮脉主表证,多发生于内伤久病。外邪入侵体表时,人体气血就会趋向肤表,脉气鼓动于外,所以脉位浅显,轻取即得,重按压迫则脉力减弱。此外,久病体虚,虚阳浮越于外,脉多浮而无力。


  沉脉:脉位深沉,轻取不应,重按脉搏才能清楚显露。临床上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得不到舒展,脉搏就会沉而有力。如果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就会脉沉无力。


  迟脉:脉来得迟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博60次以上),临床上见于寒证。脉博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所以脉象迟而无力。所以,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可见迟脉。不过迟而有力,按之必实。所以,迟脉不能统一认为是寒证,临证的时候要脉症合参。


  数脉:脉来得急促,一息五六至(每分钟脉搏90次以上)。临床上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虑热。外感热病初起,或脏腑热盛,气血运行加速,所以脉数而有力:久病阴虚,阴虚火旺,虚热内盛、所以脉数无力。此外,心气不足导致的脉气散乱,也会表现出脉数无力。


  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为无力脉之总成,指的是隐隐蠕动在指下,让人产生软而空豁的感觉。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体内气血不足,不能运血,所以脉来无力:血液不能充盈脉管,脉道空虚,所以按之空虚。


  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应指充实,为有力脉之统称。主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坚满,所以应指有力。


  滑脉:往来流畅,似按滚珠,应指圆滑。主痰饮、食积、实热,实邪壅盛在内,气实血涌,血行流利,所以脉象往来流利,似圆珠在指下流畅地滚动。青年人脉偏滑,为气血充实之征象;妊娠妇女多出现滑脉,为气血充盛养胎的表现,属于生理现象


  涩脉:脉形细小,往来涩滞,应指似刀刮竹皮,和滑脉相反,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等证。精伤、血少,无法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所以脉涩而无力,是虚证: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所以脉涩而有力,属实证。


  弦脉:脉象端直长,如同琴弦一般,指下有端直和劲急感。主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等。肝失疏泄,气机失常,导致脉道拘急,血气敛束不伸,出现弦脉。痛则气乱,或痰饮内停,导致气机受阻,脉气由于气而变得紧张,或者邪犯少阳半表半里,出现弦脉。


  6.妇人脉和小儿脉


  妇人与小儿由于生理方面的特殊性,脉象也和常人不同。


  妇人脉:妇人有经、孕、产、乳四个过程。脉诊也会有相应变化。①诊月经脉:妇人月经正常的话,月经期间经血调和,脉稍滑,特别是左关尺脉忽然洪大于右手,无发热症状,口味不发苦,腹部无胀满感,此即为月经将至:寸关脉调和,尺脉弱或细涩,月经多不利:闭经,尺脉虚细而涩,月经多不利: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多是精血亏少之虚证;尺脉弦涩有力,多为气滞血瘀之实证。②诊妊娠脉:月经停止后,脉象滑数冲和,特别是尺部明显,伴随着食欲下降、嗜酸或呕吐,即为妊娠之征象;手少阴主心,血脉旺盛,胎有所养。诊妇人左寸脉,若有滑数流利的脉象,为血欲聚以养胎之征象。临床诊妊娠脉时可以参照以上两点。妇人出现滑而略数的脉象不一定就是怀孕,还要根据年龄、月经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闭经脉多虚细涩或弦涩,积聚脉多弦紧沉节或沉伏,而妊娠脉却有滑利脉象。此外,身体劳损的状况也会出现数脉,妊娠必数兼滑,且带柔和之象。③诊临产脉:妇人即将生产时,脉象和平常不同。平时无脉搏跳动的手中指节或项节两旁出现脉搏跳动,此即为临产征兆。


  小儿脉:小儿气血未充,为稚阳稚阴、纯阳之体,所以小儿脉和成人脉是有区别的,其寸口脉位狭小,寸、关、尺三部都很难区分,再加上小儿临产的时候易惊哭,致使脉气紊乱,所以很难准确掌握。临床上进行脉诊的时候,小儿脉要和成人脉加以区别。①诊断方法:小儿的寸口较短,所以一指定关法是小儿诊脉的主要方法。即一个指头(拇指或食指)总候三部的诊法。3岁以下小儿,医生用右手拇指按在掌后高骨上,不分三部,以测查至数为主:3~5岁小儿,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滚转,以探寻三部脉象;对6~8岁的小儿,可向高骨前后两侧挪移指位以诊三部:9~14岁小儿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15岁以上可以按成人三部诊脉法候诊。②正常脉象: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不过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所以健康小儿脉象平和,比成人脉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3岁以下小儿,一息为六七至,即每分钟脉搏搏动100~120次:4~10岁小儿,一息五六至,即每分钟脉搏跳动100次左右;10~15岁小儿,一息四至,即每分钟脉搏搏动75次左右,和成人相等。③病理脉象:小儿疾病一般比较单纯,所以其病脉也不像成年人那么负责,小儿脉象只诊浮沉、迟数、虚实六种脉,进而辨别病证表里、寒热和虚实。浮脉多见于表证,浮而有力多属表实,浮而无力多属表虚:沉脉多见于里实,沉而有力多为里实,沉而无力多属里虚: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数脉多见于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数而又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此外,小儿还有滑脉、结脉、代脉等可能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或急性心肌炎小儿身上,通常此类脉象比较少见。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394-5400120

微信咨询
周口人合医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