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后需重点防范的疾病风险
①肠道传染病(重中之重)
代表疾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
致病原因:暴雨淹没厕所、垃圾站、畜禽养殖场等,导致粪便、垃圾、动物尸体污染水源(井水、河水、自来水管道可能受倒灌影响)和环境。饮用或接触被污染的水、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尤其生食瓜果蔬菜)、用脏手接触口鼻,极易“病从口入”。
②自然疫源性疾病与虫媒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洪水携带含钩体的动物(鼠类、猪等)尿液污染环境。人接触疫水(尤其皮肤有破损时),病原体可经皮肤黏膜侵入。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腓肠肌剧痛)、眼红、淋巴结肿大等。
流行性出血热:洪水迫使鼠类向人居迁移,增加人鼠接触机会。通过鼠类排泄物污染尘埃形成气溶胶吸入、接触传播、鼠咬伤等途径感染。典型症状有发热、“三红”(面、颈、胸潮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等。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大雨后积水容器(如轮胎、瓶罐、废弃容器、植物托盘等)是伊蚊的理想孳生地,蚊媒密度会显著上升,传播风险增大。
典型症状:突发高热(常达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和肿胀(可影响多个关节,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皮疹(多位于躯干和四肢)、肌肉疼痛、头痛、恶心、乏力等。
重要提示:症状与登革热相似,但关节疼痛和僵硬是基孔肯雅热的突出特征,可能非常严重且持续时间长。极少数情况下可引起神经、眼部或心脏并发症。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同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雨后积水容器增多,蚊虫孳生风险高。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眼眶痛、皮疹(多在病程第3-6天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登革热可能出现重症(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危及生命。
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主要由三带喙库蚊传播。暴雨后大面积积水(如稻田、池塘)利于该蚊种孳生,增加传播风险。儿童更易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严重时可致脑炎甚至死亡。
③皮肤接触性疾病:
浸渍性皮炎(“烂脚丫”):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皮肤屏障受损,易引发真菌或细菌感染,出现瘙痒、糜烂、渗出。
皮肤癣菌病、毛囊炎、脓疱疮等:皮肤潮湿、清洁不足,易滋生细菌真菌。
钩蚴性皮炎(“粪毒”):接触被钩虫幼虫污染的泥土,幼虫钻入皮肤引起局部奇痒、丘疹。
④意外伤害与感染:
外伤:水中行走易被锐物割伤、划伤。
破伤风:伤口被土壤或污物中的破伤风杆菌污染,未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可能导致致命风险。
溺水和触电:暴雨期间及退水后仍需警惕。
疾控中心权威防护建议
一、饮用水安全是生命线!
喝开水:绝对不喝生水!饮用水(包括刷牙漱口)务必彻底煮沸1分钟以上。
保护水源:集中式供水若被淹,水厂需彻底消毒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自备井水须经专业检测和消毒。
临时用水:使用应急供水车或临时水源,需确认安全或经消毒处理。
储水卫生:储水容器必须洁净并加盖,取水用具保持清洁。
二、食品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不吃淹死、病死禽畜:坚决丢弃被雨水浸泡过的食物(包括米面、包装食品等)。
生熟分开:处理生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
彻底加热: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务必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洗净双手:做饭、进食前、便后务必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生吃蔬果:能去皮的去皮,不能去皮的必须用洁净水彻底清洗浸泡。
三、环境与个人卫生,阻断传播链(重点:防蚊灭蚊!)
清除积水(核心防蚊措施!):及时排干室内外积水,翻盆倒罐,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重点检查:废弃轮胎、瓶瓶罐罐、一次性餐盒、塑料袋、植物托盘、屋顶排水槽、竹筒树洞等任何能存留积水的小型容器或场所)。这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病的最根本、最有效措施!
环境消毒:对被暴雨淹过的房屋、家具、地面、物品表面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可咨询当地疾控中心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及配比)。
垃圾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时清运。淹死的动物尸体由专业人员深埋或焚烧处理。
防蚊灭蚊(重中之重):
物理防护: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使用蚊帐。
驱避蚊虫:在户外活动时,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在裸露皮肤涂抹有效的驱蚊剂(含有效成分如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伊默宁IR3535、柠檬桉油OLE/PMD等,按说明书使用,孕妇儿童选择适宜产品)。
杀灭成蚊:室内可使用电蚊拍、蚊香(注意通风)、电热蚊香液/片。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室内滞留喷洒或室外空间喷洒灭蚊。
清除孳生地(再次强调):这是治本之策,必须持之以恒!
防鼠:保持环境整洁,封堵室内外鼠洞,使用鼠夹、鼠笼、粘鼠板,慎用鼠药(防止儿童宠物误食)。
个人防护:
避免涉水:尽量减少接触洪水,必须接触时,穿长筒雨靴、戴橡胶手套。
皮肤清洁:接触洪水后,立即用肥皂/洗手液和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身体接触部位,特别是手脚。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伤口处理:如有皮肤破损,避免接触污水。伤口及时用洁净水冲洗,并用碘伏等消毒。较深伤口或被污物严重污染,务必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
不赤脚行走: 在积水或淤泥区域,务必穿鞋。
四、健康监测与及时就医
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
出现以下症状,特别是接触过洪水、污物或被蚊虫叮咬后,务必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发热、寒战
呕吐、腹泻
皮疹、黄疸
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尤其是严重且持续的关节疼痛和肿胀(警惕基孔肯雅热)
眼红、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警惕登革热、出血热)
意识障碍、抽搐(警惕乙脑)
务必告知医生:接触洪水或可疑污水的经历、可疑饮食史、蚊虫叮咬史、症状出现的时间等关键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关键信息再强调
喝开水,吃熟食,洗净手!这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核心。
清除积水,防蚊灭蚊!这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乙脑等蚊媒传染病的关键!翻盆倒罐,不留死角!
避免接触污水,涉水穿靴戴手套,接触后快清洗!这是预防钩体病、皮肤病的关键。
处理伤口要规范,必要时打疫苗(如破伤风)!
有症状(尤其发热、关节剧痛、皮疹、出血倾向),早就医,不拖延!详述接触史和蚊虫叮咬史!
风雨无情人有情,科学防护保安康。暴雨后防疫工作需要每一位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请务必提高警惕,将上述防护措施落实到行动中,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