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节假日期间,人员流动与聚集,境内游、出境游将明显增多,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在此周口人合医院提醒广大市民在“双节”期间做好重点关注传染病的防护。
一、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均为蚊媒传染病,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感染者后,携带病毒再叮咬他人导致传播。登革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以及“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基孔肯雅热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
主要预防措施:
1.避免蚊子叮咬。居住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时,应在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电蚊香液,并安装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活动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并在外露皮肤及衣物上涂抹蚊虫驱避药物。尽量避免在伊蚊活跃时段(上午7点至9点,下午5点至7点)长时间逗留在草丛、树荫等户外阴暗潮湿区域。
2.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室内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进行灭蚊。定期清除家庭和单位内的各种积水,包括及时换水清洗水养植物、翻盆倒罐,清理阳台、天台、房前屋后的闲置容器以及定期疏通沟渠、填平洼坑等。
3.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说明近期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4.关注流行区疫情。若计划前往东南亚、南亚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区,以及国内广东、广西等尚存在本地疫情的南方地区,出行前务必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并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返焦后14天内应进行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二、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可通过飞沫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场所传播。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出疹(自耳后、面部开始向全身扩展),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结膜炎等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室内常通风,保持手卫生,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2.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出疹或呼吸道症状时,应科学佩戴口罩,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接触史。
3.及时接种疫苗。人群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腮风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接触确诊患者后72小时内接种可降低发病风险。
三、诺如病毒感染
由诺如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或吸入患者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传播。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学校、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常见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成人通常以腹泻为主,儿童则较多表现为呕吐。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餐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避免与感染者直接接触。
2.做好居室日常清洁和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厕所,及时处理垃圾。
3.不喝生水,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烹饪时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4.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环境,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开展清理工作,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对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消毒,清洗后认真清洁和消毒双手。
5.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